凌晨三点,手机屏幕还在晃,孙俪的毛笔字突然霸占热搜。评论区直接炸锅,仿佛大家都在等一个新瓜。有人拿着放大镜对着她的字一顿端详,语气仿佛在鉴定国宝。网络世界的奇妙逻辑,真是让人忍不住想多喝两口咖啡压压惊。
说起来,娱乐圈的热点比梅雨天还难琢磨。上个月深夜,她刚刚靠婚姻独白刷屏,网友还在那儿讨论成年人世界到底还有没有真情。转眼间,画风一转,大家又在争论她写的心经到底算不算专业。这事儿有点像看球赛,前一秒全场高呼犯规,下一秒又开始吹牛哪个球星才是真正的核心。舆论场就是这样,永远不缺看热闹的,也不缺突然上头的。
说书法,孙俪那一手,真不是随便写写糊弄人的。翻出她那幅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,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子认真劲儿。不是那种“我有钱我任性”的潦草,而是能看出她平时下了不少死功夫。网上还翻出她早年参展的照片,背景里站着一堆正儿八经的书法大佬,表情那叫一个严肃。你说娱乐圈里能写成这样,多少有点意外。
可问题又来了,网友嘴里那点酸劲儿,谁没尝过?有人开玩笑说,明星练书法,是不是自带“流量外挂”?还有人翻旧账,怀疑是不是团队洗牌操作。你以为只有体育圈有黑哨?娱乐圈的“裁判”藏在评论区。还有那些专业书法爱好者,嘴上不服气,眼睛却看得直。说白了,谁都想凑个热闹,顺便给自己找点存在感。全民围观的景象,跟世界杯有一拼。
有人问,孙俪练字到底图啥?你真以为她嫌剧组太闲?实际上,拍古装剧的时候,她就经常被导演拉去写字。别人摸鱼她抄经,140遍心经,谁能坚持到最后?这年头,健身房都不敢保证会员能打满卡,人家写字是写进习惯里的。也难怪,练出来的手劲和气场,哪是一天两天就能装出来的。你看娱乐圈里,能靠一手绝活出圈的,还真没几个。
顺带说一下,毛笔字爆了之后,某宝毛笔销量直接起飞,书法班广告一夜之间冒出一堆“孙俪同款”,场面有点像李宁球鞋被国货粉丝一抢而空。体育圈的带货能力不服都不行,流量这东西,谁抢到谁就是赢家。你翻翻数据,孙俪那条心经视频点赞超过30万,评论区比春运火车站还热闹。娱乐、体育、文化各种圈层的人全都混进来了,谁还敢说明星没带头效应?
这事儿让我想起苏炳添冲刺百米的画面,拼的是底子,拼的是自律。孙俪多多少少也有点运动员的那股韧劲。只是赛道不一样,一个在田径场飞奔,一个在宣纸上“飙车”。流量和专业的拉锯,在娱乐圈和体坛其实都是老戏码。你说孙俪这回是蹭了流量还是真有水平,谁都能说上两句。就跟球迷争论C罗还是梅西一样,哪有绝对标准?反正大家都爱看热闹。
舆论这个东西,有时候就是一张嘴的功夫。有人看完孙俪的字,直接给出“还行吧”三个字,仿佛自己是隐藏在民间的书法家。你问他平时写没写过毛笔字,八成连砚台都分不清楚。还有些网友,隔着屏幕念叨“明星的资源,普通人哪比得上”。这种酸溜溜的语气,像极了球场边看客的自言自语。其实,流量这个词,早被玩坏了。你说是光环也行,你说是负担也行,反正总有新故事。
换个角度想,明星带火传统文化,这本身也挺有意思。毛笔字这玩意儿,曾经被当成老年人专属,现在却靠一位女明星上了头条。书法班的招生,淘宝的毛笔销量,都跟着这波热度水涨船高。体育圈同理,姚明出国那年,篮球馆的预约都排不上号。时代风口在哪,流量就往哪钻,谁都想分一杯羹。
争议从没断过。有人觉得,明星下场就是“降维打击”,专业圈子被搅得鸡飞狗跳。也有人乐见其成,能带动大众关注,哪怕是看热闹也好。你说这像不像球迷吵架,一个说“主队必胜”,另一个说“黑哨又来了”,谁也压不住谁。底下的评论,和体育解说员的嘴皮子一样溜。毕竟,“看热闹不嫌事大”才是互联网的灵魂。
其实很多人根本没看懂孙俪抄心经的门道。以为写字就是写字,没体会到那种一遍一遍重复的枯燥。能写到第140遍,背后那点坚持,远比朋友圈的打卡来得扎实。说到底,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在流量褪色后还默默去做一件没人点赞的事。体育场也是一样,训练场上的汗水永远没人关心,等到冲线那一刻,才会有人记得你的名字。
顺带一提,娱乐圈“才艺火爆”的戏码不是第一次上演。王俊凯做公益,刘涛直播带货,苏炳添破纪录,都是流量和专业的交汇点。你说到底是好是坏?谁在乎呢,大家都在等新瓜。大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,有时候就像彩票,中了就高潮,没中就继续等下一个机会。
写到这儿,突然想起上次在书店听到两个大爷讨论毛笔字,言语里全是专业的自豪感。现在,孙俪的字却成了年轻人讨论的对象。时代在变,谁也挡不住新的话题。流量有时候像个调皮孩子,谁能抓得住就多玩一会儿。你说下次谁会因为毛笔字火一把?也许下一个是体育明星,也许又是哪个“躺赢”的偶像。
最后,留个小悬念。你写过几遍心经?你家毛笔几年没见过水?说不定下一个“毛笔字热搜”就出现在你身边。谁还没点潜力被时代挖出来呢?
股票配资中心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